Leonardo da Vinci,是指“来自芬奇的莱奥那多”,换句话说,是指“芬奇人莱奥那多”。
挥笔写下这个题目,我仿佛听得耳边责问声迭起:你莫非神经出了毛病,竟提出如此无知可笑的问题?达·芬奇,不就是个创作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《蒙娜丽莎》的画家吗?不就是那个多才多艺,连我国小学生都知道他画鸡蛋的故事的艺术大师吗?
且慢!笔者提出这一问题,并非无缘无故,也非心血来潮。容我慢慢道来。
我们迄今所说的“达·芬奇”,在意大利语中叫Leonardo da Vinci。直译应当是莱奥那多·达·芬奇。按照西方人姓氏组成的规矩,名在前,姓居后;据此,长期以来把Leonardo da Vinci译作达·芬奇,似乎符合外国人姓名汉译的规范。
不幸的是,谬误由此而来。
其实,da Vinci并不是姓。在意大利语中,前置词da表示“来自……”,而Vinci(芬奇)是一个地名。芬奇是位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一个市镇,现今人口近一万五千人。我们这位艺术大师就诞生在这里。镇上如今还保留着他的故居,现辟为“莱奥那多纪念馆”,并还有一座以他命名的“莱奥那多图书馆”。所以,不难明白,Leonardo da Vinci,是指“来自芬奇的莱奥那多”,换句话说,是指“芬奇人莱奥那多”。
在意大利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,人物的称谓中标出他的出生地,是屡见不鲜的现象。如人们熟悉的天主教托钵会主要教派之一方济各会的创始人方济各,在意大利语中叫Francesco d’Assisi,是指“来自阿西西的方济各”,或者说“阿西西人方济各”。继马可·波罗之后来华的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、意大利人鄂多立克,归国后著有《东游录》,堪称中西交通史上的经典著作。他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叫Odorico da Pordenone,是指“来自波德诺内的鄂多立克”,或者说“波德诺内人鄂多立克”。
这使人想起我国古典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的人物。两军对垒,一方领军人物喝道:“来将通名!”另一彪人马为首者答曰:“吾乃常山赵子龙也!”或“我乃燕人张翼德也!”这里的“常山”、“燕人”分别表明赵子龙来自何地,张飞是哪方人氏。这情形同“来自芬奇的莱奥那多”、“阿西西人方济各”、“波德诺内人鄂多立克”颇为相似。
不妨设想一下,如果像把Leonardo da Vinci的名字译成“达·芬奇”那样,把方济各的名字译成“达·阿西西”,把鄂多立克译作“达·波德诺内”,就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,不知所云。
再打个略显夸张的比喻。把Leonardo da Vinci译成“达·芬奇”,就像外国人把赵子龙的名字译作“常山”,把张飞译称“燕人”一样可笑。须知,在文艺复兴时期,“达·芬奇”,或者说“芬奇人”,有成千上万!
笔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陷于迷误,袭用“达·芬奇”的译名。后来意识到谬误之所在,却颇踟躇,总觉得这一译名流传深广,恐难以纠正。但再三思虑,深感如此大的失误,既已明察,便当匡正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不过,鉴于“达·芬奇”译名几近家喻户晓,想要立马予以完全纠正,也难。
窃以为,不妨来个过渡,采用渐进的办法来纠正这位伟大人物姓名的误译。今后Leonardo da Vinci:可统一译为莱奥那多·达·芬奇。在辞书、工具书和文献检索中,列“莱奥那多”条目,在释文前注明“旧译达·芬奇”;同时,保留“达·芬奇”条目,但标明“见莱奥那多条”。
此议不知可行否?